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普通外科 > 乳房 > 常见乳腺病
编号:11653560
矫正乳头内陷的常用方法
http://www.100md.com 2008年5月24日
     乳头内陷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女性乳房畸形,发生率约2%[1]。其主要表现是乳头不能突出乳晕或是低于乳晕平面,呈火山口样外观。乳头内陷不仅影响女性乳房美观和哺乳功能,而且可带来一些心理问题。此外,内陷的乳头不易清洗,易致糜烂与感染,因此应予以积极治疗。目前手术方法很多,但术后效果大多不佳,常易复发。现我们设计出一种新的方法,通过延长乳腺导管来矫正乳头内陷,初步效果满意,报道如下。

    1 临床资料

    女性患者2例,年龄分别为26岁,24岁,均为未婚未育,单侧乳头内陷,明显低于乳晕水平,不能自行通过手法矫正。希望保留哺乳功能。

    2 手术方法

    2.1术前设计:以乳头处的乳腺导管开口缘为蒂,在乳头两侧的乳晕范围内按水平方向设计近似矩形的皮瓣。皮瓣长约2.0cm,宽约0.4cm。各点分别标记为ABCDE和FGHIJ。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2.2手术过程:用套管针经乳头乳腺导管开口向乳腺导管内注射美蓝,以显示乳腺导管。15号小圆刀沿美蓝标记全层切开皮肤,于皮下浅层分离,注意勿损伤浅层乳腺导管,此时乳腺导管已被美蓝蓝染。两侧矩形皮瓣与乳头相连,并于近乳头端保留适量组织作为皮下蒂,既要保证有充足的血运供应,又不能牵拉皮瓣。把两个近似矩形的皮瓣皮肤面相对,A、B、C、D、E点分别与F、G、H、I、J点相对应,以3-0可吸收线缝合成管状,并缝合部分皮下组织,加强支撑,使管状皮瓣立于原乳头之上,皮瓣远端向外翻转,形成部分新的乳头。剩余的上下两侧乳晕皮肤向中心拉拢缝合,其近乳头端与管状皮瓣远端缝合,形成完整的新乳头。

    2.3术后随访:术后7天拆线,乳头形态良好,皮瓣无坏死、无血运不良。术后3个月复诊,一例乳头略有回缩,另一例乳头、乳晕形态良好,乳头无回缩(图4,见中插8)。

    3 讨论

    乳头内陷有先天性与后天性之分,但以先天性者占大多数。先天性者主要是由乳头胚胎发育期中胚层增殖障碍所致,乳头、乳晕的平滑肌和乳腺导管发育不良,乳腺导管较短,乳头下缺乏撑托组织致乳腺管向内牵拉引起。后天性者则系乳头受乳腺内病理组织牵拉引起,最常见的原因为乳腺癌,其次为感染、外伤及乳房手术后瘢痕牵拉,偶见于下垂的巨大乳房。以往乳头内陷矫正方法主要有乳晕皮肤菱形切除法[2]、Skoog四瓣法[3]等,这些方法均以切除部分乳头旁组织后拉拢缝合,通过缩窄乳头周围组织来形成乳头,对轻度乳头内陷有一定效果,但由于未能充分松解异常回缩的纤维束,使乳头突出不理想,术后往往复发内陷。而周围残留的瘢痕也较明显。现也有人用周围皮瓣形成真皮瓣[4],或是乳腺瓣填充于乳头内部[5],起到内部支撑作用。但都没能解决其乳腺导管发育短小的问题。如果在乳头内部进行松解,不可避免要造成损伤部分乳腺导管,势必会影响将来的哺乳功能。

    我们设计的方法不解剖原有乳头的内部结构,不会对乳腺导管造成损伤,而是用乳晕的皮肤直接于原乳头外面形成一个新的管状结构,延长了乳腺导管的开口。这样既增加了乳头局部组织量,形成了新的支撑、新的乳头形态,又在不损伤乳腺导管的前提下延长了乳腺导管,解决了乳头内陷的根本原因,即乳腺导管的短缩问题。

    当然这一方法主要是基于整形外科的一个基本原则:以余济缺,用相对富裕的组织修复最需要填补的组织。尽管现有的病例术后形态比较满意,但随访观察时间相对较短,尤其是哺乳功能是否完全不受影响还未能观察到实际病例。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做进一步的随访观察。, 百拇医药